上班族久坐少運動,小心肌少症上身。專家指出,許多OL身材看似標準,卻是體脂超標、肌肉量低的「泡芙族」,主因是久坐少運動且營養不均衡。若機車族時常牽車牽不動、逛街走路易腳痠、常腰痠背痛、仰臥起坐起不來,都可能是肌少症前兆,未來生活功能大受影響、易疲累跌倒,甚至一生病就倒下。
國泰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表示,人的體能在25到30歲達到最高峰,但年過30後就開始走下坡,肌肉量以每年減少1%或10年下降8到10%的速度流失,若是臥床不動,肌肉量流失速度更快,反之若維持動習慣與均衡營養,則可延緩肌肉流失速度。
簡文仁指出,以往多是老人醫學探討肌少症,事實上臨床許多年輕人是高危險群,尤其是不少OL身材看似標準,不像老人家瘦骨嶙峋,卻是體脂率超標、肌肉量太低的肌少症候選人。
至於如何算是肌少症?簡文仁說,肌少症有三大定義,分別是肌肉量變少、肌力流失與肌肉功能減弱,年輕人可以跑跑跳跳,肌肉功能看似沒太大問題,但肌力不一定足夠。
簡文仁建議,可用握力器檢測,成年男性握力小於26公斤、女性握力小於18公斤,都算是肌力不足。另也可觀察日常生活,若機車族感覺牽車、移車困難,走路容易腳痠、經常腰痠背痛、仰臥起坐起不來等,都可能是前兆。
肌少症發生原因,簡文仁說,部分是生病或先天體質,但多數是因久坐不運動,以及節食營養不均衡、蛋白質攝取不足導致。一旦肌肉量少、體能變差,日常生活便會受影響,如走路走不遠、蹲下站不起來、重物提不動、開不了罐頭、毛巾擰不乾、易跌倒等,且代謝率也會隨肌肉量下降,就容易感到疲累,經常死氣沉沉,一生病就容易倒下。
要避免肌少症上身,簡文仁建議維持運動習慣,且只做伸展或有氧運動不夠,必須做負重、阻力運動訓練肌力,即使在辦公室,也可做深蹲、扶桌挺身、舉啞鈴、拉彈力帶等,甚至只要握緊拳頭或捏小球,就可使肌肉收縮,達到訓練效果。
營養方面,許多人認為要狂吃肉才能長肌肉,簡文仁則點破迷思,魚、蛋、堅果、豆類或米飯、麥子等種子類,以及牛奶、豆漿等,其實都含有蛋白質,只要均衡飲食即可,茹素者更要謹記,務必要攝取足夠蛋白質,才能維持肌力。(江慧珺/台北報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