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老饕認為鵝肝很美味,鵝肝正是因為肝臟裡塞滿了脂肪,吃起來才如此豐腴肥美,但這樣的肝臟可是一點都不健康!
諮詢╱粘曉菁(本會副執行長、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)
撰稿╱丘璃瑩
鵝肝醬是法式料理中的頂級珍饈,但亞洲善待動物組織(PETA Asia)製作了一支1分鐘的影片,揭露這餐桌上頂級美食背後的殘忍真相。
鵝肝醬的生產養殖過程極為殘暴,從鵝約8周大開始,飼養者即以金屬管一天多次把過量的穀物、玉米及脂肪強灌進鵝的胃裡,直到鵝的肝臟膨脹至原來的數倍大小,之後宰殺鵝取出肥鵝肝。鵝肝醬每一口之所以口感都能細緻滑膩,正是因為鵝肝含有大量的脂肪,也就是所謂的「脂肪肝」。
脂肪堆積在肝細胞
造成肝細胞油滋滋
一般人常誤以為脂肪肝就是「肝包油」,即一層油包覆著肝臟,但正確來說,脂肪肝其實是整個肝臟內的肝細胞堆積三酸甘油酯,也就是肝細胞中塞滿了油滴,油滴像吹泡泡般,把肝臟細胞愈吹愈大;這也是鵝經過大量食物餵食,肝臟會膨脹到原來數倍大的原因。
脂肪肝分為酒精性、非酒精性
當脂肪囤積超過肝臟重量的5%時,即稱為脂肪肝,依嚴重程度分為輕、中、重度。脂肪肝發生原因很多,大致可區分成兩大類,一類是飲酒引起的「酒精性脂肪肝」,長期酗酒者約9成都有脂肪肝問題,若狀況持續,恐引起肝臟發炎,甚至肝硬化等不可逆的肝臟病變;另一類統稱為「非酒精性脂肪肝」,成因包括肥胖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B、C肝炎及長期服用類固醇等藥物。
非酒精性脂肪肝與營養過剩息息相關
多數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和營養過剩有關,肥胖者約9成都可看到脂肪肝的蹤跡,但這並不表示瘦的人就不會有脂肪肝,臨床數據顯示,體型在標準範圍內的人也有1/4有脂肪肝問題。
單純脂肪肝其實沒有太大的危害,但有脂肪肝,抽血又發現肝功能指數異常,則代表可能已有「脂肪性肝炎」,不妥善控制,肝臟組織可能會繼續朝纖維化發展,雖然進展緩慢,有些人仍會在不知不覺間演變為肝硬化,國外研究發現,經過多年,極少數的人甚至會導致肝癌。
非酒精性脂肪肝真正演變成肝硬化、肝癌者,雖然仍屬少數,仍應及早預防,避免產生脂肪肝炎,以免演變成肝硬化及肝癌。
(感謝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提供轉載)